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川藏旅行网

关注微信公众号【川藏旅行网】,定时推送前沿、专业、深度的进藏旅游资讯。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  • QQ空间
  • 回复
  • 收藏

乏了腻了,去骑一下川藏怎么样?

admin 2015-1-24 23:46 745人围观 骑行

图片



作为大学老师,在外人眼里,不用坐班,日常生活除了每周去学校上几小时课,偶尔开个会,余下大部分时间尽可以自己安排。但实际上,在现在高校的考评制度下,大学老师的工作压力很大,常需熬夜写各种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,只能抽空和朋友小聚开美食八卦会,或去游泳、爬山,或者上些小资的成人芭蕾课。


同城市里大部分有稳定工作、稳定收入的白领一样,同我的邻居、同学和同事们一样,我的生活既有舒适随己的一面,也有过劳和压力的一面。不论和周围谁的生活比,都会发现自己被困在现有的生活模式中,日复一日地被消磨掉梦想和激情,像个套中人

因此,骑自行车走2000公里川藏线,翻过十几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,虽不是壮举,但是同我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交圈子固有的日常生活相比,相去甚远。最能够证明这种特别的,不是听说此事后人们的惊讶表情和哦,你太了不起了的赞叹,而是风闻此事后前来求证的人,当我对他们开玩笑说不是真的,他们逗你的后,他们脸上写着的那种释然——“果然不是真的,怎么能是真的呢。通常,无论别人表现出的是惊讶、敬仰、质疑还是否定,我一概一笑了之。


可是,怎么就去骑行川藏线了呢?

川藏线,也叫川藏南线,指318国道从成都经雅安、康定、理塘、巴塘、芒康、邦达、八宿、波密、林芝至拉萨的部分,全程2100多公里。一路的雪山、冰川、原始森林、草原、峡谷和大江,使其成为风景秀美的公路,赢得了中国最美景观大道之称。但是,这条路也被称为世界公路灾害百科全书,原因是沿途的特殊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,使得这条公路上时刻都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、泥石流、塌方、雪崩、飞石等各种自然灾害,是中国公认的路况最险公路。从成都进藏到拉萨,从东到西,要依次翻过折多山、海子山、色季拉山等12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险峻高山,其中东达山和米拉山的海拔在5000米以上;要依次跨越大渡河、金沙江、澜沧江、怒江、帕隆藏布江等汹涌湍急的大河,艰辛危险。

图片

决定骑行川藏线,缘起于别人非恶意的冷嘲。


20132月,一位硕士同学骄傲地在QQ上弹了几张照片过来,炫耀他的川藏骑行。说实话,之前我连《转山》这样的电影都没有看过,更别提想去做这样的事情。对着旖旎的风光和想象中的传奇,我不住声地夸着夸着,忍不住夹了句我也想去。同学立刻开始批驳我这刚冒头的想法:你都40多了,太老了,你不能去;路上特别危险;路上没有厕所啊,我是男的可以随便,你是女的啊;你骑得动吗?到时候不要让人扛着啊……内容之细致甚至提到例假问题。哭笑不得中,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件事情于我的可能性。


我只是一个普通人,会本能地趋利避害,长期的学者生活让运动肌肉过快地退化了,安逸的日常起居早就打消了探索自然的激情,无神论的思想也不会激发出朝圣之心。我真的要去吗?


一切都发生在关闭QQ窗口的那一刻。作为人生的过程和经历,有何不可呢?久居城市,不由自主地追求现实中的各种物质生活,以为在追求自由,却被追求本身所困。自认为每天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其实每天不过重复着别人认为我该做的事情。为何不能放飞一回,为何要给放飞自设年龄、性别的藩篱?在这样的思考中,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份别人的骑行攻略,就像以往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选择一样,开始正式研究这件事情的可行性。


2010年,当医生第一次宣布我的左脚再也不能爬山时,我震惊了,医生同情的目光只能增添我内心的无助感。我不禁自问:这不就成了残疾人了吗?这怎么可能?转院后核磁共振的结果显示,踝关节及其周边小关节已经多处积水,片子上星星点点到处是亮斑。三家医院的医生简单看过后都认为我能正常行走就不错了,以后能继续维持这样就谢天谢地。我第一次感到自己被困住了,被击败了。


因此,当我决定要骑行的时候,首先困扰我做决定的是脚伤。最好的医生是自己。2012年年初,我回到17年前离开的那个芭蕾班。芭蕾班的基础课强化了踝骨周围肌肉的力量,伤口在慢慢愈合。这个自我治疗方案虽有效果,但是恢复很慢,究竟能否承受骑行中爬坡所需要的运动力量呢?我无法冒着余生变成瘸子的风险用试错法来回答这个问题。考虑再三,我决定买回一个动感单车,先试试无负荷原地骑车。动感单车可以调节摩擦力,造成相当于骑上坡的运动效果,数次调整骑行姿势后,左脚终于能够承受上坡负重,我可以去买真正的车子了。


2013330日,我买回了自己的第一辆山地车,捷安特ATX750,提车当天也是我第一次骑山地车。车店老板老吴好奇地问我买车干吗,我说:骑车去拉萨。老吴不置可否地深深看了我一眼,教了我最基本的刹车和变速。从车店到家是18公里,没有兴奋感,只有一路小心体验左脚的感觉。左脚,左脚,能不能骑上川藏线就看它了。


体力是当时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。虽然我在同龄人中仍保有较好的体力,不过,用来骑川藏线肯定差得很远。体能锻炼是必需的,但是骑车上班是不现实的,穿流在人群和汽车中,不时停在红灯前,无助于提升技巧和体力,必须进行当日百公里以上的骑行运动量才够。


进行这样的锻炼有两种选择:

第一种选择是和朋友一起骑车。处女骑选择和同学巍巍一起去骑妙峰山。妙峰山位于北京门头沟区,紧邻市区西侧,离市中心约50公里,最大的特点是在20公里距离内海拔上升了1000米左右,被称为骑行者的体力分界线。429日,我在五级偏北风中花了三个多小时骑完全程,到达山顶时筋疲力尽,双臂、双手肌肉颤抖了好几分钟。


第二种选择是跟着俱乐部骑。捷安特北京俱乐部位于北新桥,每两周一次单日长途骑行活动,此外我买车的车店也有小型俱乐部,不过因为店主老吴在过去的运动生涯中膝盖受损,每两周一次的活动大多距离比较短。为了保证每周一次单日长途骑行的锻炼需求,我还需要更多的俱乐部信息。我开始给北京市区各处的捷安特分店打电话,询问对方是否有自己的俱乐部以及是否能够接纳我参加活动。打遍市区所有分店也没有什么结果,于是我狠下心来与北京周边郊区分店联系,终于得到昌平俱乐部的回复:我们有俱乐部,本周末就有活动。昌平俱乐部离城区往返80多公里,因此无论他们设置什么样的路线,都能满足我的锻炼要求。这样,终于解决了每周的骑行锻炼问题,我开始了比较有规律的每周一天单日长途骑行生活。到川藏行临出发的时候,我一共进行了9次单日骑行,对体力已经有了相当的信心。


伙伴是必须考虑的第三个问题,虽不如前两个紧迫,却是迟早要解决的问题。尽管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多种尝试,最终我还是自己一个人上了路。但是,我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感到意外。最初,一做出骑行川藏线的决定,我就先在东南大学校友会群里发了帖子说想去走一趟,趁着还没老,希望能借此寻到可靠的同道中人。一位张姓同学回复道:找个同行的开车陪着你,轮流开轮流骑。这话让我立刻感觉不投机,因此回复道:我晕!你真不是我的同行者。Bye接着,学长涛哥回复道:骑行西藏,我凑个数。涛哥是文革后重新开放高考后的东南大学毕业生,老校友了,上大学时就喜欢骑自行车,退休后被单位返聘,虽然年龄大些,却是靠谱的伙伴。后来涛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去成,很是可惜。此外,我还在捷安特俱乐部和517318网站发布消息寻伴,或者没有得到回应或者反馈者都不合适,因此,当我从北京出发的时候,是一个人。


临行前唯一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是修车。骑行川藏线对骑行者的独立性有很高的要求,会修车就是其中一条。试想在没有后援车的情况下,在前后几十公里没有人烟的地方爆胎了该如何呢?但是,为了腾出整个假期的时间,我将原本假期的工作向前挪了,此时每周还要抽出一整天骑行,再也没有精力研究修车。


出发前我的修车水平仅限于拆装前轮:上火车前拆,在成都下火车装。事实上,即便是装前轮我的水平也很烂,在成都火车站的站台上装了几次才装正。路上爆胎怎么办呢?时间紧迫,实在无暇顾及,我打定主意,爆胎了就在路上拦个骑行者来帮忙吧。


终于到了可以订车票的那天,兴奋中不知怎么我开始有些畏怯之心。订了车票就意味着出发,但是现在还能不去吗?真的那么想去这一趟吗?我这样反复问了自己几天。


最后我对自己说:好吧,现在不去以后就再也不会去了,如果实在无伴,就当做又一次独自旅行吧,这没什么的。


本文摘自倪晓宁《谁将伴我到终点——猫老师川藏骑行记》

图片

内容简介

猫老师久困都市,偶然中决定打破生活惯性去骑行川藏线。20137月她独自从北京出发,以成都为起点,沿川藏南线骑行24天到达拉萨。途中经历高反、摔车等事故,并不时与各支队伍相伴前行,分分合合,直至组建自己的队伍。本书在讲述这段真实经历后反思道:其实,我们从不知道人生中有谁来相伴,我们从不知道彼此能够相伴多久,我们从不知道是谁将在终点相伴,就像骑行在川藏线上。真实生动地描写了户外运动的美好、风险和每个人在路上的成长。

作者简介

猫老师(真名:倪晓宁),女,一个单纯的漫游者和探索者,从工科学士变成经济学博士,从军人变成教师,从工程师变成大学教授。1988年考入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,1992年毕业,后从军;2001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,2003年和2006年分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,后从教。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。



鲜花
1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刚表态过的朋友 (1 人)

原作者: 猫老师 来自: 川藏旅行网
我有话说......
相关文章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黔ICP备2023001352号-2 |网站地图
电话咨询: 13799319901
关注微信